68页PPT举报"妻子出轨博士":博士生已被解除公派留学!

2025-10-20 渥太华微生活
来源:留学生日报

473091696239wfANzwY5.jpg

“他卖房送妻出国,她却与博士同居。”

这句话,如果不是发生在现实中,几乎像是电视剧的桥段。

然而,这一切都在过去一个月里真实上演。主角是一名华南理工大学在读博士黄某兴,一名赴英留学的已婚女子王某,以及她那位被称作“守护孩子和尊严的父亲”的丈夫——张先生。

16cf9e386750cba9672b8196220f7583.jpg

故事从一份68页的PPT开始。

8bd06d5771b33a512e8d6acfe3667834.jpg

张先生在网络上公开了这份举报文件,指控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黄某兴与自己妻子王某,在英国留学期间发展出长期不正当关系。

f77f9ce376b0c3f98b74df868095dcfe.jpg

PPT中包含照片、聊天记录、病历截图等细节:两人在英国期间频繁外出、亲密合影;2025年回国后,还在广州、杭州多地连续十多天同居。

772d37d1c572eef8355a9a95d5d0e48a.jpg

甚至,王某在就医记录中出现的妇科诊断日期,也被标注在举报材料中。

2b396ea1da28c11e1954d9a9b76ee44b.jpg

更让人震惊的是,黄某兴还曾尾随拍摄王某接女儿放学的场景——一个博士生、公派留学人员,陷入这种伦理与道德的泥潭。

60cf63ce793665c44cf8b6c3f26d4c5b.jpg

2.jpg

3.jpg

4.jpg

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我卖房拿出60万让她出国留学,没想到换来这样的结果。一个连最基本品行都不守的人,怎么能代表国家去公派留学?”

6633d8de05db72e0f1b2cceea8ba9afd.jpg

事件曝光后,华南理工大学最初的回应是——给予黄某兴“留校察看处分”。

但细节未公开,也未说明是否会影响其博士毕业与学位授予。

1.jpg

2.jpg

对于这类事件,学校常常陷入两难:

一方面,舆论汹涌,公众期待明确态度;

另一方面,校规处分往往止步于“校内处理”,很少延伸到公派体系。

“目前正在处理,但具体进度不清楚。”——这是校方多次给出的回应。

而黄某兴本人,至今未接电话,也未公开发声。

王某在回应媒体时则称,部分内容“不属实”,并表示照片与聊天记录“未经允许被公开”。

e2cb15598959b69aa2f3d137817b9b86.jpg

事件的转折点出现在10月中旬。

10月16日,张先生在微博发布消息称: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已正式处理此事,认定黄某兴存在“严重违约”行为,决定解除公派留学资格,追回全额资助并追加违约金。

e63cd5437b796dd5b169652ba071443c.jpg

据张先生提供的录音,留基委工作人员已通过电话告知结果,并表示将处理情况通报华南理工大学与本人。

虽然不会出具书面文件,但对举报内容的“属实”判断,已是实质性定论。

他写下那句让无数网友点赞的话:

“谢谢秉公办事的留基委,让规则重新有了分量。”

这或许是整个事件中,唯一的“正义时刻”。

93546e99b29ea73b6ed5740b49767328.jpg

这场风波,不只是婚姻的崩塌,更是一场信任体系的塌方。

国家公派留学制度,代表的不只是教育机会,更是国家对人才的信任与投入。

留学,不仅要“出得去”,还要“带得回”,不仅要有学识,也要有德行。

ec880cc0a4ac3d32bd7cfaee82bd1092.jpg

网友的评论几乎一边倒——

“学历不等于人品”,“无德之才,误国误人”,“培养人才,德字为先”。

在一片唏嘘中,更多人开始反思:

在全球教育竞争中,我们到底该如何评估“人才”?

当学术光环遮住了人性底色,谁来守护那条“底线”?

结尾处,有网友写下这样一句话:

“一时的放纵,毁了一辈子的前程。”

这句话或许该写进每一本出国留学协议的首页——

提醒那些走向世界的学子:

代表的不只是自己,更是一份信任、一面旗帜。

编者注: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,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!文字和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速联系小编,立即删除。

382
全部评论 (0)
展开快速发表评论
二维码 | 渥太华微生活